宰相偷偷放走一个死囚,死囚发迹后觉得无以报答,便密谋杀掉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有恩必报的理念在我国传承数千年文化历史当中是始终没有任何改变的。古往今来,许多典故都在告诫着人们,要知恩图报。
诸葛亮为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秦穆公赠酒偷马贼,偷马贼为报恩以少胜多在秦穆公遇难时,为其杀出一条血路,解了国难。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诉说着知恩图报的理念,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确实也有恩将仇报的例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唐国史补》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说当时一名唐朝的宰相,因心生怜悯,放走了死囚,然而在这个死囚发迹后,因为觉得无以报恩,就要密谋杀掉宰相这个大恩人。
虽然最后的结果大快人心,但其中的过程却不得不让人心寒,故事中的这个宰相正是唐朝有名的好官:李勉。
一、名门之后,将相之才
李勉出生于官宦世家,更是名门之后。他是郑惠王李元懿的曾孙,他的父亲更是四州刺史。
故此,李勉从小的生活条件就十分优越,他的父亲对他的管教也相当严厉,从小便督促李勉要用功读书。
李勉幼时读书也是十分勤奋,熟读经史对于道家学说则更是较有研究。而在他父亲的影响下,李勉也逐渐树立起要成为一个清廉刚正的好官的理想。
历史上关于李勉的故事流传颇多,其中有一件就是记录他在成为官吏之前的。记载中所述,李勉当时正在前往科考的路上,途中在一客栈休息。
正巧同住在这个客栈的一个书生突然发病,自知就要葬身此处的书生,将身上全部的钱财拿出来,拜托李勉将他妥善安葬,剩下的金银则权当是给李勉的谢礼。
在书生死后,李勉果然将这个书生体面地安葬了,不过书生剩下的钱财,李勉却分文未取,而是都埋入了棺材之中。
等到书生的家人找到李勉,对他表示感谢的时候,李勉则带着书生的家人们,一同来到埋葬书生的地点,将金银取出,送还给了书生的家人们!
这个故事被称为信葬而金,在后世广为流传,除了歌颂李勉的人品之外,更是在鼓励这种言而有信,拾金不昧的精神。
后来,李勉成为了唐朝的宰相,更是为人勤政廉明,明察秋毫,受他恩惠之人不计其数,被很多百姓称之为父母官,可就是这样一位父母官,却差点被受他恩惠的人暗杀!
二、恩将仇报、罪有应得
李勉在还是开封尉相后,有一次他亲自督斩,正当马上就要行刑的时候,一个囚犯突然对李勉大喊冤枉。
李勉走到近前,问清楚事情缘由之后,又看到这个囚犯气宇轩昂相貌不凡,眉宇间带有一丝英气,不像是会作奸犯科之人。
眼看着问斩的时间已到,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将此人斩首,如果他真有冤屈,那么李勉之后难免心有不安,何况此人已经落得如此惨样,哪怕有什么过错,估计他也会心有悔改。
于是,李勉便决定将这名囚犯偷偷放走,等他之后查明真相,如果这个囚犯真的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以李勉的官职也大可以再次将他缉拿归案。
囚犯逃走后,便从此与李勉再无联系,同样也未曾再吃到什么官司。而李勉之后也继续他清正严明为官之道,但是一个人太过正直,就难免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李勉就是如此。
几年之后,李勉因为不肯与他人同流合污,因此被他人罢官。闲来无事的李勉只能游山玩水,虽然不至于穷困潦倒,但是也稍显落魄。
当李勉走到一个小村镇之时,偶然间碰到了他之前放走的这个囚犯,囚犯此时已经发迹,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
为了感激李勉的救命之恩,他连忙将李勉请到家中做客,并准备了好菜好酒盛情款待。席间,囚犯与其夫人来到一处偏房之中,商量如何报道李勉。
他的妻子提议,送上丝绸千匹,囚犯觉得不够,他的妻子又说那就送上两千匹,囚犯还是觉得不够,毕竟救命之恩,如同再造,岂能是区区物件可以报答的。
正在囚犯焦急地左右蹒跚之时,看着抓耳挠腮的囚犯,他的妻子便说道,那不如我们杀了他吧!囚犯先是一愣,思索片刻便下定决心地道!对,那就杀了他。
囚犯与妻子的对话被路过的奴仆听到,得知自己的主人要以怨报德,吓得他立刻将此事告知了还在用餐的李勉。
李勉当下大感不妙,转身就跑,跑了许久之后,便遇到一处客栈,李勉便前去投宿,店家问他为何深夜还在荒郊野外游荡至此?李勉便将事情的全部始末,一五一十地说出。
谁知刚刚说完,房顶上突然跳下了一个手拿刀刃的大汉,原来他就是囚犯派出来追杀李勉的杀手。杀手听完李勉的话之后,便转身离去,第二天便将囚犯与其妻子的头颅献给李勉赎罪。
三、善恶到头终有报
李勉历经此劫之后,为人便更加的刚正,后来更是官复原职,处理每一桩案件之时都更加的仔细,不久就因为卓越的政绩,被封为宰相,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仰,勤政爱民的父母官。
李勉与囚犯的故事被人称之为“穷邸遇侠”,人们纷纷对那个囚犯唾骂不已。
可是很少有人会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前一刻还觉得救命之恩,做什么都不足以报道的囚犯,下一刻就要对他的救命恩人下此毒手。
其实这其中牵扯到了一个很微妙的心理变化。如今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越是对你恩惠极大的人,你越会不好意思见他,因为“无以为报”,只不过有些人选择了远离,有些人选择了再也不见!
可是当你能够帮助他的时候,你也会义不容辞,毕竟心怀愧疚的滋味极为难受,而知恩图报的美德更是早已渗在人们的心中。
多行好事莫问前程,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